何伏林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与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相比,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低、创新成果少、创业能力弱,这些现象折射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字】 创新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关注,呈现强有力的发展趋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成效。我国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与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相比反差较大,这种现象折射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探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大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现状
1.创业比例低
从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的情况来看,目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自主创业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31%,2005年这一数字提高到0.4%,但到2007年,这一数字又下降到0.26%。①显然,我国目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与美国20-30%的比例比较相差甚远。以北京市为例,2005年北京登记创业的大学毕业生102人,2006年146人,2007年153人,而应届毕业生人数2005年15.4万人,2006年17.5万人,2007年18.9万人,和毕业生人数比起来,北京市每年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是凤毛麟角。②没有大学生的创业,全社会的创业无从谈起,创新型国家也无从谈起。
2. 创新成果少
学术论文、专利是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我国大学生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和有论文在学术会议上交流的寥寥无几。专利申请也是我国大学生的“软肋”,我国75%的高校专利申请数几乎为零。在“挑战杯”大赛中的获奖作品,由于大学生没有对实际商业运作的切身感受,与市场接触很少,计划书大都处于照着书本模拟阶段。技术水平不高、市场前景不明、产品定位模糊,计划书远离实际,获奖项目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极少。
3.创业能力弱
2006年“前程无忧网”对全国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素质进行网上调查,发现大学生缺乏实际企业运作经验的占45%,缺少社会经验占25.5%,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占21.5%,没有合伙人占4.5 %,缺少创业领域专业知识占3.5%。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关注大学生就业组委会“大学毕业生就业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趋于保守,表示对所招聘大学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为11.93%,表示“一般满意”的比例为77.91%。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61.23%),其次为“社会经历”(26.93%)。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现状反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混乱,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科学
从学校领导、就业主管部门到普通教师思想观念上还有不少误区,如有些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困难,才需要鼓励毕业生创业,自己学校就业好,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也有些人认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是极少数,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不大,没有积极性。
由于对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很多高校创业教育尚未成为高校整体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处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或“精英教育”。将创业教育视为“业余教育”主要表现为组织领导的机制不完善,政策措施支持不到位,在如何开展创业教育上还处于无机构、无场地、无资金、无规范、无制度、无办法可循的状态,有的高校干脆明令禁止学生开展经商活动。在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整体方面由于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不少创业教育课成了教师演示课,教师只是在黑板上谈合同、黑板上跑市场、黑板上办企业。将创业教育视为“精英教育”主要表现为学校关注的目光更多是投向少部分学生的创业竞赛成绩上,一些学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当成是企业家速成的教育,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就是成立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培养大大小小的“学生老板”。显然,这些做法使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创业教育受益面受到极大限制,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美国巴布森商学院创业教育的领袖人物杰弗里•蒂蒙斯教授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应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而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④
2.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教师不仅是创业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还是创业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创业教育对师资的创新意识、拓展能力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然而,兼备这两种素质的教师还十分缺乏,能洞察学科前沿的专家型创业学者更是少之又少。很多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属于“学院派”,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教师不熟悉企业的运营,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十分不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在日常管理上,主讲教师基本上处在单兵作战,缺乏统一组织协调,没有归属感。部分高校虽然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担任客座教师,但多以讲座形式进行,并没有形成体系,加之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结构不合理,内容落后,脱离实际
目前,高校基本上进行的是就业教育,且也仅仅限于信息的提供、政策法规的解释以及具体的应聘技巧等,具有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高校还极少,已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课程数量也极其有限,据对部分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进行调研,开设创新管理类课程的学校约占1/3,开设创业类教育课程的学校仅占1/20,将二者结合的则更少。
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创业之路是由若干过程组成的,包括创业目标、程序、观念、方法以及应对等等,而目前大学所开设的管理类课程,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作用是有限的。在国外,已经开发出一些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但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
4.创业实践环节被“误读”,相应的创业活动流于形式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创业教育的高级层次,也是提高创业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然而,实践是我国创业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地方,是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和薄弱环节。
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缺乏原因有二,一是高校对于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学生的创业实践一定要上升到创办企业的高度;二是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离不开资金、项目、场所等硬条件的支持,这对高校的实力提出了挑战。一些学校更愿意做短期内能够收到成效的功利性探索,而不愿对创业教育有过多的投入。
5.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缺乏专业深度
创业教育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绩,但研究整体上还很落后。这主要体现为:
(1)理论研究缺乏专业深度。从深度上讲,国内创业教育研究大多是对创业教育涉及问题的表层论述,缺乏“创业教育体系”中涉及要点“目标定位”、“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创业教育方法体系”、“创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创业教育实习实践体系”的专业深度分析。
(2)关于创业教育课题模式研究日益增多,但是没能研究出本土化较强的教学教改模式。
(3)研究方法单一。国内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大多是文献归纳式的定性研究,极少用到定量方法,缺乏实证研究。
6.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环境
从社会环境来看,尽管大力宣传创业的理念,但实际上对于创业教育的引导力度不够。如在高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在文化传统方面,对创业者还没有形成尊重支持的氛围,“学而优则商、学而优则创”的创业文化远没有形成;经济环境方面,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期限内免交相关行政费用,但相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以起到较大作用;在资金方面,目前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和学校设立的创业基金,银行也可以给予小额贷款,但总体上看,基金不是很多,并且设立的门槛很高,或很难操作,或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在工商行政管理条例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在校学生创业的条款,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在税收方面也没有相应优惠政策。
家庭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具有较高的影响度。然而,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无论贫富,都使出全身精力培养孩子读书,要求孩子们读大学。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是赚钱,大学生在校期间搞创业必然会占用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开公司,等于鼓励学生为赚钱放弃或荒废学业,是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容易上当受骗。如果经商失败,会导致孩子金钱和心志双方面受损;如果成功,就会刺激他进行更大的投入,容易形成重利思想。无论哪种结果,都会误导学生,影响其毕业后的选择。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导致学生本已十分脆弱的创业热情进一步消退。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与对策
1.统一思想,科学定位
198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中阐述了“21 世纪的教育哲学”提出的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问题,并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由此看出,创业教育是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并在过程中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创业个性品质的教育。创业教育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效办法和机制,而且通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青年人才,能够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因此,创业教育完全有必要融入到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而不是教学体系外的“附属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教师。向全社会敞开,着力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包括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官员、成功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家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创业导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大力开展创业实训师资培训等工作有利于改变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状。
3.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要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增加前沿新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内容,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入创业知识构。
4.完善创业教育实践环节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事业,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实践环节的内容,缺少了这一重要环节,就有可能出现学生创业企业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局面,对学生创业和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创业教育实践并不拘泥于某一种方式。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创业教育基地,从资金、场地、设备、设施等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扶持、优惠等。创业教育基地内既可以进行模拟创业,也可以进行真实创业。此外,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成果是创业活动的源头,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构想、一个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一种法律实践或金融实践的模拟、一种新观点的提出等等,都应当是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必须提供优惠政策和物质条件,鼓励和资助优秀的技术创意,以各种方式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技术开发,引导学生从事和体验技术服务、成果转让等创业实践活动,增加创业经验。
5.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环境,这涉及法律环境、政府环境、社会环境等诸方面。就政策环境方面看,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要推行强有力的政策和规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与风险。就社会环境方面看,加强舆论导向,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和形成“创业有为,劳动光荣”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出路新探:走出困局先从自身突围[OE].
http://www.njnutz.com/job/html/2009214944981.htm
2.是什么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OE].
http://jjckb.xinhuanet.com/yw/2008-04/02/content_91615.htm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深化高校改革[OE].
4.张婷.蒂蒙斯创业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6):51-53
5.李小兰.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1):74-75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Education in China
He Fulin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310053)
Abstract: At present,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phenomen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re that the propor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nttreprenurship is lower, innovation achievement is les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is weaker. Those phenomenons are a reflection of the problem of our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e the problem of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education in China’s university, and try to put forwo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edu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