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首次招生的“创业班”引来千余人报名。无独有偶,华南师范大学创业学院南海校区分院在今年6月挂牌正式成立。如今,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们就业的另一条捷径,备受看好。佛山多所高校已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视为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一大利器。
记者从佛山各高校获悉,目前各所高校均设立了帮助学生创业的创业中心,其教学模式千差万别。如何培养创业人才已成为各高校重要的教学内容,究竟哪种方式最有效呢?
四种模式
模式一:
校内开虚拟公司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是佛山最早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的高校。据该大学生创业中心的发起者、南海东软学院院长杨利介绍,SOVO实际是一个完整的“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把不同的训练内容结合到项目中去。虽然是虚拟公司,但其运作与实际公司并没有太大区别,比如,体会一下没有项目做,发不出工资,做完项目收不到钱等挫折,有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抵抗挫折能力。
该校毕业生廖海瀛目前在深圳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在回忆自己的创业生涯时,他十分感叹:“在学校进行虚拟创业,为我今天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模式二:
量身定做 可获双学位
今年6月新近成立的华南师范大学创业学院南海校区分院,为高校在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一条新路。据了解,创业学院将建模拟实验室,全真模拟从风险投资到税务、办证等一系列的商业运作。
创业学院课程设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是创业理论和基础,采用选修课的方式,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给予选修课程学分。第二阶段是创业实践教育课程,即建成模拟实验室,全真模拟风险投资融资以及银行贷款、工商办证等课程,并聘请企业负责人担任创业导师。第三阶段课程是创业团队的辅导课程。
学生要完成第一阶段课程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课程学习,完成了前两阶段学习的学生可通过申请进入第三阶段学习。完成三个阶段学习的学生不仅能获得学分,还能获得创业学院授予的结业证书,还可获得双学位。
模式三:
结合本土产业特色开创业班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首次招生的“创业班”与华南师范大学创业学院比较相似,但也有不同点。佛科院的“创业班”与佛山本土产业特点紧密结合,分别设在国际贸易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两个专业内。
在课程设置上,除保留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将被相对弱化,额外开设管理类、财会类、财经类、法律类、外语类的课程。此外,该创业班将开设一些符合佛山产业特色的运用性课程,而实践的环节将被提到最重要的位置,创业班的实习实践课时要求达到20个学分。另外,由佛山本地企业家来担任学生创业的导师,还将要求每个学生都制定一个可行的创业计划,学院将可行的计划向本地企业推荐。
模式四:
校企搭桥 培养学生“老板”
职业高校内还有一种常见的帮助学生创业的模式称为“校企搭桥”。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早在去年就设立了学生创业工程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学生的创业牵线搭桥, “以前我们的学生有专利、有想法,却找不到市场。所以,我们中心就是要尽可能帮学生寻求合作伙伴,让学生的创业想法付诸实践。”该中心负责人刘老师说。
在职业学校,市场与学生之间缺乏桥梁,使学生不少好成果不得不躺在学校的档案室内。“中心成立后,我们通过联系企业、银行,希望能为学生创业寻找各种所需要的社会资源。”
思考:创业课程旨在培养创业意识而非技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生们普遍反映创业最缺的是资金和经验。
所幸的是,政府部门以及商业机构已经为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方便。
创业最缺资金和经验
记者昨日从佛山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获悉,目前大学生创业融资有两个渠道,一是可以通过邮政储蓄贷款,邮政储蓄现提供的小额贷款比较适合大学生创业;二是佛山五区劳动部门都出台了具体的帮扶措施,从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减少大学生的创业负担。
而大学生创业面对的另一只拦路虎:经验和人脉,却难以通过简单的政策帮扶来解决。
彭先生2005年毕业于机电工程系。他一出校门就与同学一起投入了创业浪潮中,但是却不顺利。后来,他到一家公司打工,积累了经验之后再次创业,获得了成功。回想起这4年来的创业、打工经历,彭先生感叹不已。
彭先生总结道,大学生初出校门,除了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外,还需要有经验、有人脉,要会运用社会资源,方能在创业中站住脚。
“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只能为学生创业打下理论的基础,比如如何注册登记公司、公司的组织架构等等,但在实际创业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都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能够解决的。”“我觉得大学生想创业,需要在社会上磨炼三五年后,再创业。”
多年从事学生创业辅导工作的广东纺织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工程中心负责人刘老师认为,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而非技能。“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生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而非具体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