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不久前落幕。广东某大学一个制造菠萝醋的项目团队进入了评委们的视野,评委们普遍感觉这一产品口味不错,对广东菠萝资源的利用也体现了利用资源就近的优势。然而,这个团队打算筹集150万元的投资,将菠萝醋向全国拓展的战略目标,却让评委们很诧异: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只要在公司内有过产品营销推广经验的人,都不会对项目进行这样的市场定位。
而教育部最近的一项报告也显示,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据调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
大学生创业,究竟面临哪些艰难选择?
职场经验VS创业激情
谁更可取?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卢雄彦同学曾进行过“校园优惠卡”的创业实践。当时,他怀着满腔热情,说服了学校附近的8个商家提供折扣,自制优惠卡售卖给学生,但这次尝试很快就夭折了。“当时没有经过市场调查,不确定这个项目有没有发展空间就做了。”卢雄彦反思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王淼,毕业于北京某高校国贸专业,现为北京某企业咨询公司的负责人之一。“从上大学起,我就有了创业的梦想。”但是,毕业后他并没有马上开始创业。“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低,还是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后再创业,成功率就会提高很多。”
有了这样的认识,王淼选择进入一家大型国企,从销售人员干起,为未来创业做自我培训。三年时间里,王淼从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升职为销售助理,并一步步做到项目负责人,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和项目管理经验,为后来的自主创业做足了功课。这时,一个有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找到他,希望他加盟他们自创的企业咨询公司。王淼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和走访后,发现这一项目确有市场需求,就欣然应允。
“公司还在起步阶段,我打算一步步来,先从企业员工的培训开始,慢慢再向中、高层培训发展。”谨慎的王淼终于踏上了他梦想已久的创业之路。
王淼的经历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创业者谨慎的创业心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的创建者周其洪老师对此表示赞赏,并且建议:“如果没有合适的项目不如先工作,先去学习管理经验、创业经验,等火候成熟了再施展创业的拳脚。”
在创业激情与职场经验中,更多的青年创业者选择了放慢步伐,谨慎前行。麦可思公司8月份的调查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2%,与2008届(1.0%)相比略有上升,与2007届(1.2%)持平。
理论挂帅VS技能知识
谁更重要?
早在2005年,由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在部分高校启动。一时间,KAB课程、KAB创业俱乐部、模拟商业大赛等项目在校园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过几年的发展,“KAB创业教育拓展计划”已呈现由当年的部分试点高校向全国高校推广的趋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创业基础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创业实务”等创业教育必修课。然而,就在KAB教育繁荣发展的同时,它是否对学生创业有实质性的帮助,却是一个值得冷静审视的问题。
某大学“生命之泵创业团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佳表现团队奖。“生命之泵”是学生们因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导致居民缺水而进行的一项创新。一个简易的净水装置通过手动推压即可将脏水过滤成可以饮用的净水。这个团队答辩开始时用声情并茂的陈述将在场观众带入了地震灾区,然后将一盆污水迅速变成清水的现场实物演示,让观众直观地看到了“生命之泵”的神奇。但是,“生命之泵”的净化水是否达标、使用寿命及市场需求等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却没能回答。
重理论轻技能,甚至创业的相关知识匮乏,是大学生创业的又一个难题。
小文毕业后与合伙人筹集了资金,做起了空调代理的生意。他们成立所谓的“公司”,甚至连办公室都没有,办公地点就是一套合租的房子。他们不懂具体的公司注册程序,只有选择找代理公司帮忙。公司注册成功后,他们开始跑生意。大家勤勤恳恳,一年后公司业务初见起色。可到公司年检时,被发现注册地址是错误的。接受了罚款,他们的公司也就此夭折。
许多像小文这样的创业者,仅是因为不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就让创业过程走了不少弯路。
亲友支持VS创业环境
谁来下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资金,大学生创业只能是“无源之水”。
谁来给创业下米?政府的创业资金,无疑是每位创业者希望获取的支持。
四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个涉足网络媒体传播领域的企业,主要为网民上传视频提供平台。它的创办者刘佳硕,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贸英语专业,大二开始就慢慢经营起了这家公司。虽然公司现在小有规模,各项业务已走入正轨,但是回想起创业初筹资的艰辛,刘佳硕依然感慨万千。
公司成立前,刘佳硕先去工商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起初,工作人员对我有些迟疑,似乎像我这样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出现在这里很少见。当他们得知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时,不仅很热情地指导我办理各种相关的手续,还耐心解释我的种种疑问。”刘佳硕为自主创业受到认可而感到高兴。
然而,他所选的高科技IT行业对申请资金的要求很高。“虽然免税等一些政策着实为我们减轻了不少压力。但是资金问题仍旧是大学生创业的软肋。”有些项目申请要求一百万元,这对于一般大学生而言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也是政府的优惠政策无法解决的盲点。
北京石景山区青年创业园经理刘刚委婉指出,目前政府扶植创业的工作仍然存在瓶颈,相关制度建设还有欠缺,许多政策贯彻执行的力度不够。
麦可思公司8月份发布的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专题调研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占到81%,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极少,其中政府科研/创业基金及优惠贷款仅占1%。
观点交锋
创业是逐步成长的过程
我们要慢一点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表示:“创业是逐步成长的过程。”这不仅是创业者心智、能力的提高过程,也同样是学校的创业教育、社会创业文化完善的过程。如同行驶在创业高速路上,驾驶者的车技有待提高,修路者的工作尚未完成。
而在此之前,大学生创业者更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就像哈佛创业教程里说的那样:快的东西容易出问题,我们要更慢一点。
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欠缺
且学院派当家
中央民族大学KAB创业教育讲师周其洪表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欠缺加剧了创业课程流于形式。目前创业教育老师主要来自行政口和教学口,属于“学院派”,“他们大多缺乏创业的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教学技能明显欠缺。
相比而言,西方国家的创业教育老师有三分之二都来自企业在职或退休的高管。现在,创业教育老师多是“学院派”的华东理工大学,已将“创业精神导论”作为本科生的一门创业教育必修课。